公司新闻

nba火狐体育登录首页:晨会聚焦220401重点关注士兰微、工商银行、恒生电子、广州酒家、​长城汽车、
发布时间: 2024-04-25 03:07:21 来源:火狐体育靠谱吗 作者:火狐体育投注靠谱不

  原标题:晨会聚焦220401重点关注士兰微、工商银行、恒生电子、广州酒家、​长城汽车、

  3月国内宏观经济数据将在4月陆续公布,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提前给出2022年3月主要经济数据预测。

  结论:食品、非食品价格均上涨推动CPI同比回升;上游原材料价格继续明显上涨,PPI环比继续上升,但高基数带动下PPI同比继续回落;疫情明显扩散冲击国内经济,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进口金额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货币政策继续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同比增速继续小幅上升。

  21年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V代IGBT和FRD芯片的新能源汽车主电机驱动模块已实现批量供货,光伏IGBT器件已进入主要逆变器厂商,产品获比亚迪、汇川、阳光等客户的认可。预计22年IGBT产品将随12英寸产能释放快速增加。此外,SiC MOSFET车规级器件已完成研发,公司将建设一条6英寸SiC量产线Q通线。

  IPM模块、MEMS传感器进展喜人,集成电路多产品线年公司用于工业、白电的IPM模块营收突破8.6亿元(YoY +100%),22年IPM供货量有望倍增。MEMS传感器营收突破2.6亿元(YoY +80%);其中,加速度传感器已在多数手机厂商大批量供应,预计22年出货量将进一步增长。此外,PoE芯片、DC-DC电源芯片、MCU等产品拓展迅速。

  目前IGBT、中高端MOSFET供应仍紧张,英飞凌等国际大厂纷纷发布涨价函。在此背景下,公司产能持续释放,迎来增长黄金期。21年公司5.6英寸线英寸线万片/月产能爬坡完成,全年芯片产出已超20万片。22年,公司12英寸产线万片将进入稳定供应阶段,二期2万片/月产能建设将稳步推进。

  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21年全年公司5/6英寸线英寸线年,随着MEMS传感器在8英寸线上量、IGBT等中高端器件在12英寸线上比例提升,缺货行情下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公司营收有望持续高增长。

  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103/128/153亿元,归母净利润16.0/20.6/25.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8/37/31x。公司光伏、新能源汽车IGBT拓展顺利,产品产能双升级,维持“买入”评级。

  歌尔股份(002241)财报点评-VR/AR业务高成长,1Q22业绩指引强劲

  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1%,预计1Q22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40-50%

  分业务来看,21年精密零组件营收同比增长13.39%至138.40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0.79pct至23.11%;得益于TWS耳机的收入增长,21年智能声学整机营收同比增长13.58%至302.97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4.54pct至10.33%,主要系疫情导致海外工厂开工率不足所致;21年智能硬件营收同比增长85.87%至328.09亿元,毛利率提升1.40pct至13.91%,得益于Oculus Quest 2等明星VR产品的畅销,公司智能硬件营收高速增长,同时盈利水平持续改善。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21年AirPods出货量7680万部,我们预计22年AirPods出货量将超过8000万部,驱动力来源于:1)新款产品陆续发布,苹果于4Q21发布AirPods3,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发布AirPods Pro2;2)老款产品价格下探,同时苹果用户群体中AirPods渗透率持续提升,带动出货量稳步增长。

  硬件方面,根据Omdia,21年全球VR出货量达到1250万部,其中Quest2出货量700万部,Omdia预计26年全球VR出货量将达到7000万部(21-26年CAGR: 41.1%);此外,苹果首款VR头显有望于今年Q4量产,年底前正式上市。应用方面,根据Valve,21年Steam平台新增VR用户188.7万,22年2月Steam平台月活VR头显用户占比2.12%,保持在较高水平。公司作为全球VR/AR智能制造龙头,将直接受益于核心客户明星产品的热销,VR/AR业务增长动能强劲。

  2021全年营收21.39亿元(YoY 42.0%),归母净利润0.13亿元(YoY 152.0%),扣非归母净利润-0.47亿元(YoY 56.1%)。其中4Q21营收6.18亿元(YoY 38.9%,QoQ -4.6%),归母净利润0.35亿元(YoY -41.5%,QoQ 45.8% ), 扣非归母净利润0.18亿元(YoY -15.3%,QoQ 28.6%),连续第三个季度单季盈利,主因公司各业务线显著成长以及营收高增长的规模效应带动研发费用率合理下降,符合我们对于公司长期盈利拐点确立的预期。

  全年半导体IP知识产权授权次数达到228次(2020年全年134次),实现使用费收入6.1亿元(YoY 21.00%),特许权使用费收入0.96亿元(YoY 19.63%),公司新增半导体IP授权客户40家,累计客户总数量超340家。公司新增显示处理器IP品类,支持主流HDR格式、VGA至8K显示分辨率及多显示驱动,进一步丰富了公司之前以GPU、NPU、ISP在内6大处理器IP为核心的1400多个数模混合和射频IP产品线。

  公司芯片设计业务/量产业务收入为5.48/8.85亿元(YoY 104.5%/35.4%),新增客户数量约15家,累计客户总数里超290家。其中芯片设计业务收入近50%来自7nm及以下工艺节点,超过70%来自14nm以下节点,上述工艺项目数量占5.6%和27.8%,显示先进工艺芯片设计业务创收能力强劲;全年量产出货芯片项目112个,待量产项目45个,订单出货比为1.53倍,显示业务持续成长潜力。

  2021年公司研发人员达1118人,较2020年增长161人,年度研发投入6.9亿元(YoY 11.21%),其中研发费用6.28亿元(YoY 18.4%),数据中心视频转码平台、高端应用处理器平台、TWS 蓝牙连接平台等战略研发项目进展顺利,公司计划于 2022 年至 2023 年在前一阶段研发的基础上推进 Chiplet 方案的迭代研发工。

  我们看好公司在半导体IP和芯片订制服务业务在中国芯片设计业快速发展期的成长前景,预计 2022-2024年营业收入28.4、36.1、44.7亿元,归母净利润1.65、2.86、4.17亿元,对应2022-2024年8.49、6.66、5.39倍PS,145.76、84.16、57.69倍PE,维持“买入”评级。

  202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428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较前三季度基本持平;全年PPOP同比增长5.5%;全年归母净利润3483亿元,同比增长10.3%,全年归母净利润两年平均增长5.6%,较前三季度回升5.6个百分点,这一归母净利润平均增速创下2013年以来的最高值。2021年加权ROE12.2%,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2021年总资产同比增长5.5%至35.17万亿元,低于行业整体水平。其中存款同比增长5.2%至26.44万亿元,贷款同比增长11.0%至20.67万亿元;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18%,远高于监管标准。

  2021年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1.4%,主要是因为公司坚持经营转型和落实减费让利政策,银行卡、对公理财、担保及承诺等业务收入有所减少。

  测算的2021年不良生成率0.54%,同比降低50bps,公司的不良生成率很低,而且边际仍在改善,凸显出国有大行的稳健性。公司年末拨备覆盖率达到206%,较三季末上升9个百分点,较年初上升25个百分点。此外,公司年末不良率1.42%,环比三季末降低10bps;关注率1.99%,较中报略有上升,但较年初降低22bps;不良/逾期115%,较中报持平,不良计提标准比较严格。

  202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88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较前三季度回升1.2个百分点,主要是其他非息收入贡献;全年PPOP同比增长8.1%;全年归母净利润762亿元,同比增长18.6%,全年归母净利润两年平均增长11.8%,较前三季度回升2.8个百分点,依然展现出成长性大行的特点。2021年加权ROE11.9%,同比基本保持稳定。

  2021年总资产同比增长10.9%至12.59万亿元,增速比前期略有回升,亦小幅高于行业整体水平。其中存款同比增长9.6%至11.35万亿元,贷款同比增长12.9%至6.45万亿元;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92%,高于监管标准。

  公司全年日均净息差2.36%,同比降低6bps,主要是贷款收益率略有降低而存款成本小幅上升引起。不过公司净息差自中报以来已经明显企稳。其中全年贷款收益率同比降低7bps,存款付息率上升4bps。

  2021年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33.4%,主要是因为公司加快推进财富管理体系转型升级,代销业务全面发力,推动中间业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测算的2021年不良生成率0.29%,同比降低17bps,公司披露的不良生成率0.60%,同比降低19bps,公司的不良生成率很低,而且边际仍有改善。公司年末拨备覆盖率达到419%,与前几个季度基本保持在同样水平。此外,公司年末不良率0.82%,环比三季末持平;关注率0.47%,较中报下降1bps;不良/逾期92%,较中报基本保持稳定。

  公司MEMS业务建有瑞典和北京产线英寸产线,定位中试+小批量生产,用于MEMS工艺开发和MEMS晶圆制造,2021年产能为8.4万片,产能利用率为56.61%,良率为71.96%。北京8英寸产线实现生产,定位规模量产,2021年产能为3万片,产能利用率14.07%,良率为87.35%,产能利用率较低的原因是处于产线建成运营初期,面向客户需求产品的工艺开发、产品验证及批量生产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在FAB3一期规模产能(1万片/月)爬坡的同时,公司继续开展二期规模产能(2万片/月)建设。

  公司持续布局GaN产业链,在青岛拥有一条8英寸GaN外延晶圆产线%,产能利用率较低是由于GaN芯片合作代工产能不足。同时,公司参股子公司正在推进GaN芯片制造产线片/月)的建设。产品推广方面,公司基于自身掌握的8英寸硅基GaN外延与6英寸碳化硅基GaN外延生长技术,积极展开与客户的合作并进行交互验证,开始签订GaN外延晶圆的批量销售合同并陆续交付;另一方面,公司已推出数款GaN功率芯片产品并进入小批量试产,与知名电源、家电及通讯企业展开合作,进行芯片系统级验证和测试,开始签订GaN芯片的批量销售合同并陆续交付。

  “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逐步回归本源,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部分理财产品也出现“破净”现象

  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走势是对底层资产价格波动的反映,也是近期金融市场波动的映射;另一方面,理财产品“破净”与估值方法变化相关,估值方法从摊余成本法调整为市值法计量,理财产品底层资产价格的变化会更直接、及时地体现在理财产品净值上。三家理财公司回购自家理财产品,稳定投资者信心。此外,多家理财公司多措并举,推进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形成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

  2022年2月,新发行银行理财产品共计2026个,环比减少19.95%。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2032个,环比减少20.93%。截至2022年2月,以股票为基础资产的理财产品累计发行254个,发行数量最多的为信银理财(28.35%);以债券为基础资产的理财产品累计发行1790个,发行数量最多的为信银理财(4.02%);以利率为基础资产的理财产品累计发行370个,发行数量最多的为信银理财(19.46%);以商品为基础资产的理财产品累计发行166个,发行数量最多的为信银理财(43.37%)。

  产品净值走势是对底层资产价格波动的线日,全市场理财产品“破净”(累计净值小于1)数量达到1982个,占比达到6.97%;理财公司中,破净产品数量达到1443个,占比为14.97%。其中,工银理财破净产品占比最高,达36.45%。受估值方法调整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也在放大。2021年,国有六大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开始率先执行公允价值计量原则,估值方法调整为市值法计量。受估值方法调整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也在放大,随着市场行情波动,难以避免出现“破净”现象。

  截至2022年3月30日,已有交银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光大理财、青银理财、平安理财披露2021年业绩,7家理财公司均实现了业绩正增长。7家理财公司的管理产品规模均大幅增长,其中,招银理财管理规模达到2.78万亿元,营收达到52.03亿元,同比增长37.94%;净利润达到32.03亿元,同比增长30.57%。

  3月以来,光大理财计划以不超过2亿元自有资金投资旗下某混合型理财产品;中邮理财公告称将自有资金约6.5亿元申购本公司旗下管理的理财产品;南银理财公告称已投入自有资金约5亿元用于认购/申购公司旗下理财产品。理财公司的回购行为,有助于稳定理财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保持理财市场良好发展态势。

  银行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联合已经开业的24家理财公司,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普及理财知识,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根据银行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到了 8130 万个,其中个人投资者仍占据理财市场绝对主力,数量占比高达 99.23%。

  2021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79.05亿元,同比增长20.54%;实现归母净利润133.46亿元,同比增长23.32%。2021年全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84%,同比提升1.23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为1.47元,同比增长22.50%。

  公司着力打造全新的财富管理业务平台架构与运营模式,持续做大客户规模和客户资产规模,财富管理业务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21 年,集团股票基金交易量达42.29 万亿元,排名行业第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客户账户总资产规模达5.40 万亿元。基金投资顾问业务授权资产195.11 亿元、参与客户数量 72.21 万户。其手机APP“涨乐财富通”继续发挥作为集团财富管理业务核心平台载体的重要作用,平均月活数为891.31万,截至报告期末月活数为1101.81万,月活数位居证券公司类APP第一名,“涨乐全球通”自上线万,报告期内平均月活数为10.31万。

  2021年,公司实现投行业务收入43.44亿元,同比增长19.22%。截至报告期末,集团完成股权主承销金额(含首次公开发行、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可交换债)达1762.47亿元,行业排名第四;科创板及创业板注册制下IPO累计受理家数109家,行业排名第三。

  2021年,公司实现资产管理业务收入37.72亿元,同比增长26.59%。截至报告期末,华泰资管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达5185.73亿元,华泰资管公司企业ABS(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达1671.12亿元,行业排名第三。

  2021年,公司实现投资业务收入112.71亿元,同比增长10.64%;实现信用业务收入37.51亿元,同比增长43.97%。

  我们预测2022-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58亿元、189亿元、218亿元,同比增长18.7%/19.1%/15.6%,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8.6/7.2/6.2x,PB为1.2/1.1/1.0x。资本市场改革持续,行业将加速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公司作为龙头券商,持续以科技推动数字化转型,且转型效果显著,我们维持其 “买入”评级。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31.08亿元(YoY 36.7%),归母净利润10.11亿元(YoY 105.5%),扣非归母净利润3.24亿元(YoY 1291.1%),公司毛利率为43.36%,同比提升5.69pct,主因公司等离子刻蚀设备及MOCVD等核心业务高速稳定成长。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主要为政府补助(3.48亿元)和所持有金融资产等取得的投资收益等(4.61亿元)。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4.8pct至26.56%,主因营收显著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推动费用率合理下降以及定增募资后利息收入增加。

  2021年公司专用设备营收25.07亿元(YoY 39.39%),毛利率42.20%(YoY +4.88pct)。刻蚀设备受益于半导体设备市场发展和公司产品竞争优势,实现收入20.04亿元(YoY 55.44%),CCP刻蚀机批量应用于国内外一线客户的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并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在部分客户市场占有率已进入前三位;ICP刻蚀机在客户端完成验证的应用数量亦在持续增加,全年共生产付运134 腔,产量同比增长235%;MOCVD 业务由于下游市场原因以及本年新签署的 Mini LED MOCVD设备规模订单尚未确认收入,实现收入 5.03 亿元(YoY 1.53%),毛利率则大幅增长15.12pct至 33.77%。

  根据SEMI数据,2022年全球半导体晶圆制造设备投资将达1030亿美元(YoY 14%),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国内亦进入晶圆制造扩产周期。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为7.28亿元(YoY 13.8%),占收入比例为23.4%,研发人员增加19.9%至415人,在确保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及 MOCVD 设备等核心业务高速稳定成长之外,在集成电路的薄膜设备领域正在开发 LPCVD 设备和 EPI 设备,并已取得了良好进展。此外公司正在筹划开发 ALD 设备和 ALE 设备等关键设备。

  看好公司在全球半导体晶圆制造设备市场高景气下业绩成长,预计公司22-24年营业收入为43.3、56.5、72.6亿元,归母净利润10.95、12.75、15.80亿元,对应2022年16.43倍PS、65.0倍PE,维持“增持”评级。

  2021全年营收76.6亿元(+16.3%),归母净利润21.9亿元(+21.2%)。其中四季度单季营收20.2亿元(+26.8%),归母净利润5.3亿元(+29.2%)。另外,公司已披露2022年一季度业绩快报,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业绩亮眼。

  2021年净息差为3.08%,同比收窄10bps,但环比前三季度提升了5bps。2021年二季度以来公司净息差持续小幅上行,4季度净息差提升幅度略超预期,表明了公司做小做散战略深化后小微业务竞争力明显增强。

  2021年公司新增贷款311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新增贷款中52%投向个人经营性贷款,期末个人经营性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较年初提升3.0%提升至39.8%。个人经营性贷款中,30万(含)以下贷款比重为28.0%,信用类比重为10.1%,较年初分别提升了0.6个和3.3个百分点。四个普惠金融试验区取得较好发展,9个月时间里发放小微贷款超50亿元。期末常熟地区之外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贷款总额占比分别为11.5%和31.9%,较年初分别下降了4.9个和5.9个百分点。

  全年存款增长15.4%,表明公司揽存能力较强。2021年公司在政策引导下压降高成本的结构性存款,全年存款成本下行6bps至2.27%。高成本的结构性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期末公司定期存款比重为63.2%,较年初提升了5.1个百分点。

  期末不良率0.81%,较9月末持平,测算的不良生成率仅0.33%;逾期率为0.90%,较6月末下降了7bps,资产质量优异。其中,期末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为0.94%,较6月末下降了2bps,反映公司在坚持做小做散战略中风险控制严格。期末,公司拨备覆盖率为531.8%,较9月末提升了10个百分点,处在行业前列。

  2021全年营收7199亿元(+9.4%),归母净利润2412亿元(+11.7%)。其中四季度单季营收1750亿元(+9.6%),归母净利润545亿元(+7.7%)。2021年ROA0.86%,ROE11.57%,同比分别提升0.03个和0.22个百分点。此前银保监会已披露2021年银行业经营数据,市场对大行业绩已有预期。

  2021年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6.0%,其中2021年净息差为2.12%,同比收窄8bps,较前三季度持平,净息差下半年企稳。2021年公司贷款收益率下降了15bps,但受益于公司积极优化资产结构,提升高收益资产配置,因此公司生息资产收益率整体仅下降了5bps。存款竞争激烈,2021年存款成本上行8bps,但受益于宽货币政策下同业资金和应付债券成本下降,计息负债整体成本仅上行3bps。

  2021年公司总资产增长6.9%,贷款增长了12.9%,贷款占总资产比重较年初提升了3.1个百分点至56.6%,同业资产和现金类资产有所压缩,资产结构优化。2021年存款增长仅7.5%,且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期末境内活期存款比重为52.4%,较年初下降了2.8个百分点,2022公司存款端仍面临较大压力。

  期末不良率为1.43%,较9月末下降了5bps,较年初下降了14bps。期末关注率为1.48%,逾期率为1.08%,较6月末分别下降了10bps和3bps,公司资产质量延续改善趋势,当前资产质量相关指标处在较低水平。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资产质量大幅改善,稳增长大环境下仍将维持较好增长。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其2022~2024 年净利润为2624亿元/2785亿元/2959亿元,同比增长8.8%/6.1%/6.2%,对应摊薄EPS0.75元/0.80元/0.85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 PE 为 4.0x/3.8x/3.5x ,PB为0.47x/0.43x/0.39x,考虑到公司估值处在低位,维持“买入”评级。

  从营收端来看,公司增长提速,单三、单四季度营收增长分别为48.7%、29.5%,连续两个季度的营收高增长预示着公司加人扩产后带来的业务提速,公司经营计划指出22年营收增长目标为25%,超越历史指引水平。从利润端来看,1)毛利率为73%,同比下滑接近4个百分点,主要为定制化开发人员增加所致;2)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增长1.7pct、下降0.5pct、增加3.1pct,主要是因为公司在销售和研发投入人员增加;3)非经常损益预计主要由投资赢时胜带来的投资收益以及其他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所致。由于股份支付的影响(约1亿元),2021年还原后实际经营扣非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8%左右(20年加回减值),业绩呈现稳健增长。

  存货为4.7亿,同比增加1.2亿,主要为合同履约成本增加所致(21年相比20年增加约1亿),合同负债32亿,同比增加1亿,这些都预示着公司商机充足,业务景气度较高。现金流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流入为58.5亿元(+16.3%),现金流入合计为61.9亿元(+15.8%),基本上和历史情况一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9.6亿元(-31.6%),主要是因为公司人员增长较多使得支付职工现金流出达35.2亿,同比增长46.3%(21年总员工达到1.33万人,比20年净增加3571人)。

  公司保持研发高投入21.4亿元,占营收比例38.9%,保持在业内的竞争优势,在IDC金融科技全球排名中上升至第38位。在核心拳头产品中,UF3.0集中交易系统采用分布式云原生架构已经和华泰等7家券商深度合作,O45也已经在头部基金客户中落地并上线年将持续在大资管行业内落单。同时,公司积极培育新产品线,包括保泰科技进军保险资产端业务系统、LightDB进军金融领域数据库、PMS投资组合系统、收购SUMMIT资金管理系统、入股N2N布局东南亚市场、为重点金融客户提供定制化开发业务等,都进一步打开了公司的成长空间。

  公司营收37.3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4亿元,同比下滑13%,扣非归母3.6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单四季度,营收16.7亿元,同比增长23%,归母2.4亿元,同比下滑24%,扣非归母2.3亿元,同比增长35%。从营收端来看,公司增长较为稳健,其中软件业务同比增长28%,创新运营业务实现快速增长46%。从利润层面看,1)毛利率为34.1%,同比下滑1个百分点左右,属于正常业务波动;2)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下滑0.7、下滑0.55、增加1.2、下滑0.65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研发投入加大以及本期贷款减少所致;3)股份支付费用约为1.1亿元,若将股份支付以及非经常损益剔除后,公司的利润水平为4.7亿元,同比增长22%。

  存货为11.4亿,同比增加2.7亿,其中主要增加为合同履约成本,增加了2.2亿元(这些履约成本会随着项目的收入确认而结转为营业成本),合同负债为6.7亿,同比增加2.7亿,主要为集成和软件开发项目尚未完成验收所致,存货和合同负债的增长验证了公司的业务景气度,随着项目的逐步验收,公司收入和业绩增长动力强劲。

  公司研发投入4.4亿元,同比增长38.78%,占营收比例为11.7%,为近三年最高。公司的研发主要投入软件开发工具以及标准化产品的研发,包括低代码开发平台、数据产品、信贷产品、监管产品等,为后续提升开发效率带动利润率上行奠定了良好基础。公司作为银行IT的龙头公司,在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大发展以及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下,有望凭借行业地位以及丰富的产品矩阵充分受益,未来成长空间可期。

  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38.90亿元/+18.33%,归母业绩5.58亿元/+20.28%;扣非业绩5.26亿元/+16.69%,与业绩快报基本一致,EPS0.99元,预计超额完成公司第一轮股票期权激励方案(2019-2021年)业绩考核目标。2021Q4,公司收入8.74亿元/+20.58%,归母业绩1.14亿元/+9.50%,扣非业绩0.95亿元/+4.42%,考虑2020Q4因中秋节较晚基数不低,公司2021Q4增长仍表现稳健。目前公司沪港通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已增至2.90%。

  2021年公司食品业务实现收入30.52亿元/+13.22%。其中速冻收入8.48亿元/+9.40%,主要系产能制约及上半年高基数影响,下半年速冻收入增长重回20%+;月饼收入15.21亿元/+10.36%,保持稳健;其它食品全年收入7.53亿元/+23.62%。餐饮收入7.25亿元/+48.32%,主要系陶陶居2021.7.1并表及疫情下公司逆势开业和复业共7家门店等推动,但因疫情影响新增门店效应尚未完全体现。

  省内省外、线%,主要系电商渠道强化和省外市场开拓推动;广东省内收入增长19.33%,主要系餐饮推动。截至2021年底,公司共有1011家经销商,较年初净增168家,其中省外经销商(不含境外)已净增112家,增长相对较快。

  1)产能上,公司广州、湘潭、茂名、梅州四个基地进行跨区域优势品项互补,其中梅州一期已正式投产,后续产能有望逐步释放,湘潭基地二期速冻生产项目正在设计中;2)渠道拓展上,公司2021年积极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电商收入同增近30%,同时公司今年3月公告拟与宏辉家家唛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加速双方在华东市场的渗透,有望助力公司省外扩张提速;3)餐饮方面,陶陶居并表助力,未来复苏成长及后续外延扩张皆有看点。

  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为1.12/1.41/1.63元(此前22-23年为1.12/1.31元,2022年暂不变,2023年综合考虑产能释放、华东加速布局及餐饮陶陶居等恢复略有上调),对应22-24年PE估值19/15/13x。公司月饼业务构筑业绩基本盘,未来梅州、湘潭等基地产能持续释放和省内外多元渠道拓展下,食品业务成长有支撑,陶陶居并表后餐饮复苏及扩张成长有看点,维持“买入”评级。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61.53亿元/+16.49%,恢复至2019年的74%;实现归母净利润0.56亿元/+5.52亿元,恢复至2019年的6%;扣非业绩0.11亿元,整体扭亏,EPS0.06元,与业绩快报一致。其中酒店业务收入58.32亿元/+16%,景区业务收入3.21亿元/+27%,各恢复74%、71%。酒店分部净亏损0.79亿元,同比减亏(去年亏损5.89亿元);景区业务净盈利0.89亿元/+52.82%,恢复69%。

  2021Q4,公司实现营收14.27亿元/-16.32%,仅恢复69%(Q1/Q2/Q3分别恢复65%/92%/71%),业绩和扣非业绩各亏损0.69亿元和0.83亿元,仍有承压,疫情反复影响。2021年酒店整体REVPAR恢复75%,Q1-Q4各恢复44%、91%、71%、71%。总体看,公司2021年Q2逐步复苏,但下半年疫情反复下则业绩仍持续承压。

  全年开店1418家,创历史最高水平,轻管理品牌占67.3%;全年净增1021家,经济型/中高端/轻管理品牌/其他各-136/+219/+886/+52家。截至2021年底,公司酒店数量达到5,916家。中高端与轻资产持续强化,中高端占比由2020年29.7%增至31.6%,直营店占比由2020年的21.8%降至18.8%(按房量计)。

  2022年公司计划新开店1,800-2,000家,较此前明显提速(2021年为1400-1600家),已有1791家储备店提供支撑,三年万店目标积极推进。2021年底,公司定增30亿元落地,为后续扩张奠定良好资金基础。虽然公司短期仍需跟踪国内疫情反复情况和出行政策放松节奏,但未来行业复苏时公司业绩也有一定弹性。2021年底,会员总数已达1.33亿/+6.4%,持续提升;此外,公司大股东首旅集团此前承诺2022年底前将其部分符合条件的酒店类资产管理权注入上市公司,目前正积极推进,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为0.37/1.02/1.28元(此前22-23年为0.67/1.04元,2022年下调主要系近期核心城市疫情反复,将REVPAR恢复假设今年从85%降至81%,2023年基本不变),对应22-24年PE估值65/24/19x。综合来看,公司未来一看行业复苏弹性;二看三年万店目标下门店规模扩张提速,今年开店目标进一步体现公司加速扩张决心;三看大股东旗下资产整合积极推进,维持“买入”评级。

  2021年实现营收1364亿元(+32%),归母净利润67.3亿元(+25%),扣非净利润42.0亿元(+10%);Q4实现营收456亿元(同比+11%,环比+58%),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36%,环比+26%),扣非净利润5.5亿元(同比-72%,环比-32%)。销量方面,21年Q4总销量为39.7万辆(同比-8%,环比+49%)。四季度单车净利润略有下滑,长期有望进入上行通道

  单车均价方面,2021年单车均价为10.6万元(同比+1.3万元)。单季度来看,Q4单车均价为11.5万元(同比+1.9万元,环比+0.6万元),历史新高。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单车净利润为0.53万元(同比+0.05万元)。Q4公司单车净利润0.45万元(同比-0.20万元),Q4单车净利润略有下滑,我们认为主要受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以及股权激励费用的影响。公司持续践行品类聚焦战略,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推进新能源与智能化发展,产品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长城汽车持在混动、纯电、氢能三大领域进行精准投入,接连推出各项战略以及先进技术。智能化方面,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已有落地的产品。2021 年公司提出了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转型,在全球化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及人才建设方面重点布局。截至2021年底,长城汽车已出口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累计销售超 90 万辆。组织变革方面,长城汽车通过“强后台、大中台、小前台”,建立面向全球的3.0版组织架构。

  销量分品牌看,21年欧拉品牌+140%,皮卡品牌+26%,哈弗品牌+2.6%,WEY品牌-26%。依托“柠檬+坦克+咖啡智能”,爆款打造能力强,全新平台有望带来新一轮产品强势周期,2022年供给端压力之下,公司坚定推进品牌向上和新渠道模式变革,力保盈利的稳定性。

  考虑到缺芯以及原材料涨价的影响,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2-24年实现归母净利85/131/181亿元(前次预测为22-23年归母净利134/190亿元),公司作为自主车企龙头,盈利弹性大,有望显著受益行业复苏和全新平台布局,更新一年期目标股价35-43元,对应2023年PE为25-30倍,维持“买入”评级。

  2021年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1016亿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48亿元,同比下降12%。单下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2%,环比增长26%;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下降23.8%,环比增长4%。2021年公司以股份形式支出费用的金额为12亿元,同比增长189%,对公司的归母净利润造成较大影响。若不考虑股份支付费用,则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61亿元,同比增长9%。

  2021年,公司的毛利率为17%,同比提升1pct;净利率4%,同比下降2pct。公司的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6%/8%,同比分别上涨1pct/2pct。单下半年,公司的毛利率为17%,同比提升1.81pct,环比下降0.17pct;净利率为4%,同比下降1.50pct,环比下降0.93pct;公司的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7%/8%,分别同比提升1.48/2.69pct,环比提升0.99/1.03pct。管理费用率明显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强研发投入,2021年的研发费用为55亿元,同比增长48%。

  2021年,公司汽车销量为132.8万辆,同比增长0.59%;新能源车型销量为8.3万辆,同比增长177%,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为6%,同比提升4pct。吉利/领克/几何的销量分别为104.6/22.1/5.5万辆,分别同比-6.8%/+145.3%/+25.7%。极氪于2021年四季度开始交付,全年交付6009辆。纯电/插混销量分别为6.1/2.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72.0%/185.3%。中低端纯电品牌几何销量大幅增长,高端纯电品牌极氪交付顺利,公司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大幅提高,新能源化加速转型。

  2021年,公司销售汽车及相关服务/销售汽车零部件/研发及相关技术服务/知识产权许可/销售电池包及相关零件的收入分别是877/88/33/1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26%/336%/125%/-。公司首次确认电池包及相关零部件销售收入,且研发及技术支持服务、知识产权许可等收入大幅上升,公司收入来源多元化发展良好。2022年,公司计划推出5款雷神超级电混、3款油电混动、1款极氪纯电MPV、2款吉利SUV、1款几何SUV等新车型,在燃油、混动、纯电各个赛道全面发力。

  考虑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研发投入增加,我们预计公司22/23/24年的EPS为0.66/0.87/1.27元(原为1.08/1.40/2.07元),维持增持评级。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2亿元,同比+26.74%;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53.98%;扣非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66.64%。业绩高增主要系下游军品需求旺盛,高毛利环试业务比重增加,且芯片检测业务快速成长、盈利能力大幅提高所致。

  2021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6.06%/14.71%,同比提升+1.72/+2.64个pct,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主要系业务结构优化、高毛利环试业务占比提升,以及上海宜特整体盈利水平大幅提升所致。期间费用方面,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42%/12.37%/7.78%/3.04%,同比变动-0.21/-1.24/-0.12/+0.15个pct,期间费用稳中有降。

  分业务看,公司2021年环境与可靠性设备销售/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集成电路测试分别实现收入5.32/6.56/2.18亿元,同比增长+23.45%/41.69%/28.37%,整体高增长主要系下游军工及芯片检测需求旺盛、前期滚动式募投项目陆续投产所致。其中,试验服务基于设备生产制造技术和研发技术优势,收入迅速增长,近6年 CAGR达34%以上。随着定增6亿元进行苏州半导体芯片检测扩建等项目落地,以及成都、西安、南京等地实验室扩产,新增产能将有力支撑公司业绩成长。盈利能力方面,设备销售/试验服务/芯片检测三大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33.91%/57.11%/54.27%,同比变动-3.54/-2.38/+10.44个pct,设备销售受原材料上涨毛利率水平小幅降低、芯片检测业务受益于上海宜特主营业务占比提升及客户行业结构调整,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公司是国内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龙头,主业稳健向好,宜特业务快速增长且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宜特子公司股权激励彰显公司发展信心+前期滚动式募投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有力支撑业绩提速增长,我们上调公司2022-24年归母净利润至2.69/3.72/5.26亿元(22-23年前值为2.56/3.42亿元),对应PE 32/23/16倍,维持“买入”评级。

  核心资产进入收获期,商业化价值较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康方生物的派安普利单抗已经获批上市,卡度尼利提交了BLA,AK112开启注册性临床,核心资产商业化价值较大。公司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强,管线布局深厚,对外积极开展合作。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收分别为5.80/11.11/23.97亿元,22-23年同比增长91.7%/115.7%,归母净利润-8.79/-7.70/-0.78亿元。根据风险调整后的DCF估值模型,我们认为公司的合理估值区间为143~159亿人民币,对应合理股价范围为21.5~24.0港元,相对当前股价有32%~47%的上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研发失败的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监管政策调整的风险、医保降价超预期的风险、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完成组织架构调整及业务梳理,2021年起全面提质增效PCB硬板业务紧抓汽车电动化和服务器升级换代的市场机遇。FPC软板业务聚焦苹果份额提升,同时积极拓展智能穿戴、汽车新客户。积极布局Mini LED,Pad和TV产品推进顺利,有望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我们预计21-23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1.3%/12.7%/12.6%至313/352/39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7%/28.0%/24.9%至19.08/24.44/30.51亿元。参考2022年可比公司Wind一致预期均值19.0倍PE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18-19倍预期PE,对应目标价25.72-27.15元,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将在未来展现良好的成长性,启东接收站每年周转规模的稳定扩张,以及在手煤化工、煤矿的稳定达产,都将带动公司业绩的不断增长。并且在现有在手投产后,大型资本开支均以结束,公司开始进入资本回收期,未来有望加大分红比例,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预计21-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26.27/35.14/47.23亿元,EPS分别为0.39/0.52/0.70元/股。

  采用分步估值法,得到公司21-25年的合理市值水平为261/395/565/840/992亿元。因为公司属于周期成长股,若给与21年整体11倍的估值水平,市值目标280亿左右,因此我们判断公司21年目标市值在260-280亿之间,对应目标价在3.86-4.1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通过多角度估值,得出公司合理估值区间22.1-26.6元,相对目前股价有23.5%-48.6%的溢价空间。考虑公司矿山服务业务毛利率稳定,规模有望随大客户较快成长。矿山资源业务已布局优质铜矿、磷矿资源,发展前景广阔。我们预计公司21-23年每股收益0.86/1.19/1.49元,利润增速分别为37.5%/38.6%/24.5%,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行业趋势:国内运动行业景气度高,集中度高且格局稳定;品牌竞争力:国际龙头占优,本土企业崛起;

  中国运动鞋服行业机遇广阔,看好实力崛起,有望超越行业增长的品牌本土企业安踏体育、李宁、特步国际,以及竞争力突出,有望持续提升份额的上下游本土企业申洲国际、华利集团、滔搏、宝胜国际。云办公系列专题:借谷歌微软之道,看金山办公如何破协作之局

  谷歌G Suite以邮箱为生态,开创协作文档,攫取云端市场;谷歌成功之道,金山WPS移动、云、协作、行业、AI不落下风;协同办公成新战场,C端助力微信系办公生态领先;

  疫情催化云办公常态化,关注协作文档和协同办公投资机会。金山WPS在云协作和协同办公上积极布局,重点推荐云办公龙头厂商金山办公。商业地产行业专题报告(三):轻重模式之辩:冒风险吃有限的肉还是凭实力喝多家的汤?

  行业空间测算:预期2025年租金收入达1.6万亿元;解构租金收入:源于资产还是源于服务?竞争格局预判:争抢赛道诞蓬勃供给,去芜存菁是必然趋势;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重资产模式享受租金收入及资产增值,但受制于资金沉淀压力规模难提升、还担亏损风险;轻资产模式凭运营实力走天下,有议价能力、容易扩规模。建议关注商业地产重资产开发商华润置地、龙湖集团,以及轻资产运营商华润万象生活、宝龙商业、星盛商业。联系人:王静;咖啡与茶饮行业专题:文化的进击——从西式咖啡到中式茶饮全图谱分析

  国际咖啡龙头启示:好赛道下,星巴克定位与效率统一,单店模型优良,行业红利期资本加速扩张筑护城河;其他细分龙头则错位竞争谋成长。聚焦国内,Z世代消费崛起下,茶饮龙头依托品牌运营、数字化和供应链深化有望强化护城河。考虑国内茶饮规模系咖啡赛道2倍,且未来高端现制茶饮快速增长黄金期,资本加持下,品牌强化,数字化与供应链助力,模型持续优化,对标星巴克国内布点,预计未来中高端茶饮龙头3-5年或可上看1466~2221家,市场潜力大但龙头需自强。建议重点关注高端龙头喜茶、奈雪等成长潜力,其次关注下沉市场龙头蜜雪冰城等。游戏行业深度报告-游戏研发能力系列报告(一):腾讯篇

  腾讯手游的自研能力显著被低估;游戏研究方法论:永远的成长型行业,供给决定需求;腾讯手游成长性:《王者荣耀》稳健,3A品质、射击+X是长期方向;手游行业是“长坡厚雪”型赛道,腾讯拥有独特的适合自身的内容生产策略,在MOBA、射击两大品类中,积累了深厚的经验。超级产品《王者荣耀》能够支撑短期增长,在3A级别手游及“射击+X”潜在产品充沛,有望驱动腾讯手游的长期增长。考虑到公司在企业服务及软件、高工业化水准的游戏以及短视频领域的投资,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Non IFRS下净利润分别为1373/1694/2126亿元,下调幅度分别为14%/12%/6%,维持目标价807-855港币,继续维持“买入”评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中国户外LED照明产业深入解析报告(2022-2028)

下一篇:终端砍单代工厂却满载芯片产能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