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ba火狐体育登录首页:汇川技术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 2024-03-29 02:32:35 来源:火狐体育靠谱吗 作者:火狐体育投注靠谱不

  公司主要为设备自动化/产线自动化/工厂自动化提供变频器、伺服系统、PLC/HMI、高性能电机、传感器、机器视觉等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及工业机器人产品,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电驱&电源系统,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牵引与控制系统。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各行各业,总体上与经济周期紧密相关、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结合公司产品和行业应用情况,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五大板块:通用自动化业务板块、电梯业务板块、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工业机器人业务板块、轨道交通业务板块。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涵盖变频器、伺服系统、PLC、DCS、运动控制器、CNC、传感器等产品,工业自动化产品下游行业应用广泛,包括锂电、硅晶、3C制造、起重、空压机、机床、纺织化纤、印刷包装、塑胶、冶金、石油、化工、金属制品、电线电缆、建材、煤矿、注塑机等。公司的通用自动化业务属于工业自动化行业,公司主要为下游行业客户提供变频器、伺服系统、PLC等产品及解决方案。2021年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受到经济形势影响,行业需求呈现前高后低的局面。上半年工控行业保持快速增长,下半年增速出现明显放缓,但全年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根据睿工业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2,923亿元,同比增长17%。从行业角度来看,OEM自动化市场同比增长28%,代表的下游行业有锂电池、电子及半导体、工业机器人、包装机械、物流设备;EU自动化市场同比增长10%,代表的下游行业有冶金、化工、石化、电力、造纸。从产品角度看,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近310亿元,同比增长17%;通用伺服市场规模近233亿元,同比增长35%;PLC市场规模近158亿元,同比增长21%。报告期内,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与创新。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要重点研制分散式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数据采集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工业控制装备,突破先进控制器、高精度伺服驱动系统、高性能减速器等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明确扩大高效节能电机绿色供给,拓展高效节能电机产业链,加快高效节能电机推广应用,推进电机系统智能化、数字化提升等重点任务。电梯行业涵盖原材料、零部件制造、整机制造、安装维保等。电梯零部件包括电梯控制系统(一体化控制器/变频器)、人机界面、曳引机、门系统、线缆线束、井道电气、电梯物联网等。公司电梯电气大配套业务属于电梯行业,公司主要为电梯整机制造商和电梯后服务市场提供电梯控制系统(包含变频器)、人机界面、门系统、线缆线束、电梯物联网等产品及电气大配套解决方案。2021年上半年,电梯行业延续了2020年下半年需求旺盛的局面,同比出现较快增长;但下半年受到房地产行业悲观情绪影响,市场需求同比出现下滑。即使如此,电梯行业全年仍然保持稳健增长。根据中国电梯协会的统计数据,2021年国内电梯产量达121万台,相比2020年增长14%。电梯作为现代高层建筑和公共基础设施必不可少的配套设备之一,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各项政策推动电梯行业发展。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关注旧楼加装电梯,提出2021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同比增长35.9%。新能源汽车行业涵盖有色金属及化工原材料、零部件制造、整车制造与服务等。零部件产品包括电驱系统、电源系统、电池系统、底盘系统、智能座舱系统等。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源系统属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公司主要为新能源乘用车提供电驱系统和电源系统等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尽管受到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但由于电动化、智能化等技术日益获得消费者青睐,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获得大幅度提升,新能源汽车出现产销两旺局面。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35.9万辆和33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9.5%和167.5%;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6万辆和1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5.4%和54%。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从顶层设计上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将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轨道交通行业涵盖规划设计、核心零部件、车辆制造、运营维保等。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车身系统、电气系统、转向系统、牵引系统和控制系统。公司轨道交通牵引系统属于轨道交通行业,公司主要为地铁、轻轨等提供牵引系统解决方案与服务。根据RT轨道交通统计:2021年共有17座城市分别发布了40条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系统项目,共计中标车辆数5614辆,涉及10家中标企业,其中牵引系统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2021年当年共计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公里,新增运营线条。其中,新增地铁运营线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这是我国首个综合立体交通网中长期规划纲要,对建设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作出顶层设计,提出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推进都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之一,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聚焦工业领域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专注“信息层、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核心技术。经过19年的发展,公司业务分为:通用自动化业务、电梯电气大配套业务、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源系统业务、工业机器人业务、轨道交通牵引系统业务。产品包括:变频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PLC/CNC)、工业视觉系统、传感器、高性能电机、高精密丝杠、工业互联网等核心部件及光机电液一体化解决方案。变频器是通过改变交流电机的工作电压和频率来控制电机转速及转矩,具有节能、调速和保护功能。伺服系统是自动化运动控制环节的核心部件,可实现对速度、转矩与位置进行精确、快速、稳定的控制。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控制器)是设备自动化/产线自动化及流程工业的“大脑”,可通过数字或模拟输入/输出,控制各类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公司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外资品牌公司,包括安川、三菱、松下、西门子、ABB、施耐德、台达等。公司作为本土企业,与行业部分外资品牌相比,拥有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性价比高、客户需求响应及时等优势。公司在与外资品牌的竞争过程中,主要采用技术营销和行业营销策略,为行业客户提供“工控+工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根据睿工业数据统计,2021年公司通用伺服系统在中国市场份额达到16.3%,首次超越外资品牌,获得市场份额第一名(前四名厂商及市占率分别是:汇川,16.3%;安川,10.5%;松下,9.6%;三菱,8.8%);低压变频器产品(含电梯专用变频器)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位于前三名,占比约12.9%(排名第一、二位的厂商及市占率分别是:ABB,15.1%;西门子,14.5%),份额位居内资品牌第一名;小型PLC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6.89%,位于第五名,份额位居内资品牌第一名。在机器换人和工厂自动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公司变频器、伺服系统、PLC等产品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公司基于产品平台的积累以及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的优势,在下游行业的份额有望继续提升。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属于成长型业务。产品包括:电梯控制系统(一体化控制器/变频器)、人机界面、门系统、控制柜、线缆线束、井道电气、电梯物联网等产品。主要为电梯制造商和电梯后服务市场提供综合电气大配套解决方案。电梯控制系统是指对电梯轿厢的运行、楼层指示、层站召唤、轿内指令、安全保护等进行管理和实施逻辑控制的装置。人机界面是呼叫电梯和观察电梯状态的装置,包括电梯的外呼面板、轿内操纵箱和显示器等。公司在电梯零部件领域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内资品牌供应商。公司作为电梯部件供应商,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和市场拓展,在技术、品牌、规模、大配套解决方案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出于成本控制、质量管控等原因,电梯厂商将越来越趋向于采取大配套采购模式。这种采购模式的改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2021年公司在电梯行业销售一体化控制器及变频器超过50万台。公司的电梯一体化控制器/变频器产品、人机界面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已经成为行业领先的电梯电气大配套解决方案供应商。由于电梯行业发展受房地产市场影响较大,电梯行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历史。另外,公司电梯控制系统(一体化控制器/变频器)、人机界面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公司电梯电气大配套业务未来追求稳健增长,并持续为公司创造良好的现金流。公司电梯电气大配套业务属于成熟型业务。产品包括:电驱系统(电机、电机控制器、电驱总成)和电源系统(DC/DC、OBC、电源总成),主要为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包括新能源客车与新能源物流车)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综合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电驱系统是新能源汽车行使中的主要执行结构,其驱动特性决定了汽车行驶的主要性能指标,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DC/DC变换器是将动力电池输出的高压直流电转化为12V、24V、48V等低压直流电,为车灯、空调、音响等车载低压用电设备和各类控制器提供电能;OBC车载充电机是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充电机,将交流电转化为动力电池可以使用的直流电压,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外资品牌供应商。公司在新能源乘用车电驱系统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为博世集团/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德尔福集团以及日本电产株式会社等;在新能源乘用车电源系统领域的主要竞争为国产品牌供应商。经过六年的战略投入,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搭建起完善的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在汽车体系认证方面已经获得国内和国外一流整车厂的认可。公司作为本土企业,与外资品牌相比,具有快速响应客户定制化需求、良好的交付能力等优势。得益于战略客户的定点和SOP放量,公司电机控制器、电驱总成等产品已经形成大批量应用,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据NE时代统计,2021年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9.5%,排名第三(排名前两名为比亚迪002594)和特斯拉),公司电机控制器产品份额在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2021年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驱总成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5%,排名第五。2021年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机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4%,跻身TOP10供应商之列。伴随着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公司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将迎来高速发展。未来,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有望成为公司增长的重要支撑。产品包括:SCARA机器人、六关节机器人、视觉系统、高精密丝杠、控制系统等整机及零部件解决方案,下游行业涵盖3C制造、锂电、硅晶、纺织等。SCARA机器人是一种圆柱坐标型的特殊类型的工业机器人,适用于平面定位、垂直方向装配等作业。六关节机器人是一种六个关节都可以转动的机器人,适合用于诸多工业领域的自动装配、喷漆、搬运、焊接等作业。公司在SCARA机器人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为EPSON、YAMAHA等,在六关节机器人领域的主要对手为安川、ABB等。公司的工业机器人,其核心部件除了减速机外,电控系统、伺服系统、丝杠、本体均已实现自制,具有较好的成本控制和定制化能力。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业务深度融合自动化业务,凭借对下游行业工艺的深刻理解以及“核心部件+整机+工艺”解决方案的竞争优势,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在手机制造、锂电、硅晶等行业已实现大批量销售,形成了较好的品牌影响力。根据睿工业统计数据,2021年公司SCARA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14%,排第三名,且为内资品牌第一名。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及机器换人的发展趋势,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会。目前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已经实现盈利,该业务属于成长型业务。产品包括:牵引变流器、辅助变流器、高压箱、牵引电机和TCMS系统等。主要为地铁、轻轨提供牵引系统与服务。牵引系统是驱动地铁、城市轻轨等轨道交通工具运行的核心部件。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和部分外资品牌。公司凭借对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的深刻理解,已完全自主掌握牵引与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对提高高端智能装备国产化程度、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公司作为本土企业,与外资品牌相比,拥有国产化政策支持、性价比高、客户需求响应及时等优势。公司聚焦工业领域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专注“信息层、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核心技术,以TOP客户价值需求为导向,立足国内,拓展国际,为全球客户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与服务,追求规模和利润双增长。公司产品分为标准化产品与定制化产品,产品开发采用基于IPD的集成开发模式,即根据宏观行业分析、公司战略规划、客户关键需求分析、技术发展分析和竞争策略分析,引导公司进行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IPD流程包括需求管理、市场管理(产品组合管理、路标规划和Charter管理)、技术管理、产品开发管理(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验证阶段、产品发布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在产品开发流程中坚持TOP客户价值需求导向、产品平台化导向、基于平台产品的客户化定制导向。公司研发涵盖“技术研究、平台产品开发、定制化产品开发”。通过技术研究和预研,跟进国际领先技术,补齐关键技术短板,并对关键器件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平台产品开发,搭建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标准化平台产品,为客户提供综合产品解决方案;通过定制化产品开发,为行业客户提供创新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公司基于质量管理、交付管理、成本管理的全流程运作体系建设高品质、低成本和快速交付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了以计划、采购、制造、质量、工艺、物流为核心业务的扁平化生产组织,高效柔性地保障市场要货需求。根据产品交付特点不同,生产模式为“订单+安全库存”模式。随着公司集团化业务快速提升,公司致力于整合、优化各分子公司的采购业务体系,建立高效、规范的采购业务平台,并于国内外优秀合作伙伴建立中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工业自动化业务领域,公司在产品销售中采用业内通用的“分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即通过代理商/经销商/系统集成商将产品销售给客户,而对少数采购量大、产品个性化要求较高的战略客户则采取直销方式。同时,公司坚持 “分销但贴近客户”的原则:走分销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市场资源,而贴近客户则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领域,公司的销售方式主要为直销模式。经过十年多的积累,公司综合实力与品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报告期内,核心技术人员团队保持稳定,经营方式、盈利模式没有发生重要变化,也没有发生因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核心技术人员辞职、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核心技术不仅涵盖信息层、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的各类产品技术,还涵盖工业自动化、电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应用工艺技术。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包括:①驱动层的高性能矢量控制技术、高性能伺服控制技术、大功率IGCT驱动技术等;②控制层的中大型PLC技术、CNC控制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高速总线技术等;③执行层的高性能伺服电机技术、高能效电机技术、高速电机和磁悬浮轴承技术、高精度编码器设计和工艺技术、精密传动机械设计和工艺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④信息层的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工业AI等技术;⑤新能源汽车、电梯、空调制冷、空压机、3C制造、锂电、硅晶、起重、注塑机、纺织、金属制品、印刷包装等行业工艺技术。2021年公司研发人员合计3,560人,研发投入16.85亿元,研发费用率为9.39%。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2,186个专利及软件著作权。通过持续的高比例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了电机与驱动控制、工业控制软件、新能源汽车电驱总成、数字化、工业机器人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水平,巩固了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在行业竞争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提供单一产品或简单解决方案的厂家,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凭借19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多产品、多层次的行业解决方案。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围绕设备自动化/产线自动化/车间自动化的多产品或差异化解决方案需求,公司提供:①“PLC/HMI/CNC+伺服系统/变频系统+机器人+总线”等多产品打包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对“易用性”、“TCO”价值需求;②“工控+工艺”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对 “TVO”价值需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提供“电控、电机、电驱总成”+“DC/DC、OBC、电源总成”的总体解决方案。在电梯领域,公司提供包括“控制系统+人机界面+门系统+线缆线束”在内的电气大配套解决方案。这些多产品组合解决方案或定制化解决方案,不仅能为客户带来安装、调试与维护的方便,还能为客户降低综合成本,提升客户产品品质与经营效益。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行业营销、技术营销、品牌营销。经过19年耕耘,公司规模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中国工控/电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下游行业国产化率提升的大背景下,公司充分享受国产行业龙头的品牌红利。报告期内,公司通用伺服系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提升,首次超越外资品牌,份额位居第一名;低压变频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位于前三名,位居内资品牌第一名;在电梯行业,公司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一体化控制器及变频器供应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的领军企业;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历史累计销售电机控制器超过100万台,销售电驱总成超过10万台。与内资品牌相比,公司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领先的产品设计带来的低成本、规模效应带来的采购/制造低成本、良好的质量控制带来的产品维护低成本。与外资品牌相比,公司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研发、营销和管理方面的低成本。经过十几年的行业深耕与积累,公司在战略规划、研发管理、事业部运作、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管理优势。富有行业经验的管理团队及优秀人才队伍、贴近用户的组织与流程、平等高效的工程师文化都是公司多年打造出来的管理优势。2019年以来,公司持续推进管理变革,包括公司治理/战略制定与执行/LTC/IPD/ISC/IFS/IHR等,以便搭建“让客户更满意、运营更高效”的流程型组织和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随着管理变革的持续推进和落地,公司在未来一定会享受管理红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9.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实现营业利润38.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0%;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为35.82%;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1.3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2021年,公司各事业部及职能部门结合年度工作计划和市场变化情况,有序开展各项工作,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果。驱动业绩增长的因素主要为:2021年,工业自动化整体市场上半年下游需求旺盛,行业增长高达26%,虽然下半年受到宏观经济影响,行业增速有所放缓,但全年行业增速仍高达17%。新能源汽车产量354.5万辆,同比增长158.6%,乘用车电动化比例达16.6%。工业机器人行业出货量超25万台,同比增长49.5%。公司作为中国市场工控行业龙头品牌,在工控行业国产化率持续提升的大背景下,享受了工控龙头企业的品牌红利,成为越来越多国内客户寻求国产化替代、保障供应链安全的首选。2021年,公司通过前中后台分工协作、快速响应客户,较好地完成了保供保交付工作,使得“有货成为竞争力”,积极抓住了全球缺芯下产业链缺货带来的市场机会。2019年以来,公司引入外部顾问,实施管理变革。公司变革的目的是通过搭建敏捷的流程型组织和行业领先的管理体系,让客户更满意,让运营更高效,为公司未来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变革,公司运营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管理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速。我们相信,随着管理变革项目的推进,公司的管理水平还会上一个新的台阶。2021年,面对行业需求呈现前高后低及全球缺芯、大宗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局面,公司积极实施“强攻击抓机会、保供保交付”的经营策略。同时,继续深化管理变革,以管理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半年,下游需求快速增长,而全球缺芯导致工控行业产业链供货不及时,企业面临较大的供应压力。面对关键器件紧缺的形势,公司上下齐心协力,快速反应,积极实施“保供保交付”措施:强化与国际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对产品研发/采购/销售实施拉通管理、对关键器件进行多品牌设计替代等,有效保障客户交付,以超越同行的供应能力,打赢交付战。下半年,面对工控行业需求放缓,公司积极识别结构性市场机会,通过洞察竞争对手市场、强攻堡垒客户等营销措施,抓住了新能源行业、新兴设备制造业、存量市场产业升级的机会,实现了“结构性增长”。由于公司经营策略得当,公司在许多细分行业的订单实现快速增长,市场份额得到了提升,优质客户数量也获得了增长。公司伺服产品市场份额更是首次超越主流外资品牌,跃升中国伺服市场份额第一名。公司PLC产品得益于“应编尽编”策略的有效实施,订单也实现了快速增长。2021年是公司管理变革的攻坚年,公司继续深化管理变革,将公司战略管理、公司治理项目进行场景化落地,同时继续推进市场LTC、研发IPD、供应链ISC、人力资源IHR、财务IFS等流程变革项目。通过“战略管理”项目落地,推进公司及事业部战略的制定与执行;通过“公司治理”项目落地,落地公司新文化、激励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纲要,并发布与实施公司商业行为准则。IPD变革是公司2021年管理变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通过IPD流程再造,公司组建了重量级团队,结合实际业务场景组建IPMT、SPDT等组织,实现重团运作机制;构建产品竞争力管理机制,加强IPD前端管理,包括需求管理、路标规划、Charter开发等。过去,汇川享受了中国的市场与技术红利,未来,随着管理变革带来的管理能力的提升,公司会逐渐享受管理红利。(1)通用自动化事业部:产品涵盖通用变频器、通用伺服系统、电液伺服系统、PLC&HMI、CNC(机床控制系统)、高性能电机等产品及解决方案。报告期内,通用自动化事业部总体上执行“上顶下沉”、“行业+区域协同”的营销策略,充分发挥“快速响应”、“识变抓变”的优势,抓住了行业增长需求以及全球缺芯、“国产化进程加速”带来的市场机会,各项业务均取得了快速增长。具体表现为:在销售方面:①先进、高端、能源、过程工业、通用区域五个SBU订单均实现快速增长,其中,能源SBU增速超过100%。②年销售额500万以上的大客户数量同比增长了80%以上,客户质量得到提升;在大终端、海外市场等领域突破多个堡垒客户。③订单过亿元的行业超过20个,其中,锂电、硅晶、机床、手机、半导体、纺织、汽车装备、物流等行业订单快速增长。在产品与解决方案方面:① 通用伺服系统在新能源行业和先进设备制造行业增长迅猛,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7.6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市场份额突破16%,在中国市场首次超越外资品牌,获得市场份额第一名;② 在控制器产品方面,积极实施“做强控制器”战略,通过“应编尽编”策略积极推广PLC产品,PLC订单持续保持高速增长。③ 推进高性能小功率多传变频器、新一代伺服系统、高性能中型PLC等平台产品的开发工作,推出了PA9000 CNC系统、大功率风电变桨驱动、喷水控制系统等新产品,完成了16个具备TCO/TVO价值的解决方案。在内部运营方面:① 结合公司变革和行业拓展需求,事业部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新成立了能源SBU、过程工业SBU等组织,以抓住“3060”双碳政策带来的市场机会。② 成立了多个IPMT重量级团队,意在加强产品需求管理和立项管理,提升产品与解决方案竞争力,真正为客户打造TCO/TVO价值。③ 成立了面向用户编程开发的交付团队,使得PLC产品“应编尽编”策略有效落地。④ 加强市场端要货计划管理,提升销售预测准确率和交付及时率。报告期内,通用自动化业务(含电液、纺织、视觉、DDR/DDL)实现销售收入约89.82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通用变频器实现销售收入31.45亿元,通用伺服系统实现销售收入37.69亿元,PLC&HMI实现销售收入7.03亿元,电液系统实现销售收入7.65亿元(含伊士通)。(2)电梯事业部:产品涵盖电梯控制系统(一体化控制器/变频器)、人机界面、门系统、控制柜、线缆等产品及解决方案。2021年上半年,受益于下游电梯行业需求强势反弹,事业部收入取得了较快增长;下半年电梯行业需求放缓,公司电梯业务也受到一定影响,但全年收入仍保持稳健增长。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及芯片短缺,导致BST人机界面业务、门机业务的毛利率及交付受到较大影响,从而影响事业部的经营业绩。在市场拓展方面,跨国&海外SBU、国内SBU板块销售同比实现稳健增长。具体来看:①在跨国企业当中,有4家跨国企业业务同比增长超过20%;国内SBU板块各片区都完成销售目标,其中华南片区业务增长超过20%。②大配套业务、人机界面的“彩色化和玻璃化”产品高速增长,增速均超过80%;控制系统(一体化控制器/变频器)、线缆业务的增速超过行业增速。③在中国市场TOP15整梯厂商中,公司的人机界面、线%,控制系统(一体化控制器/变频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产品与技术方面:①电梯智能化技术实现突破,构建了云、边、端智能架构,完成了包括视觉融合、云边协同、健康自诊断等智能模块开发。②完成手机APP平台优化,提升了电梯调试的易用性。③完成了Bright-Smart新一代门机平台的开发,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在内部运营方面,随着公司IPD变革的深入,组建了IPMT重量级团队,负责事业部产品线经营决策,提升经营效率;对BST电气公司SMT产线、华南工厂、天津工厂、嘉善大配套相关制造车间等进行了扩建,以满足订单增长需求。报告期内,电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9.67亿元,同比增长14%;2021年公司在电梯行业销售一体化控制器及变频器超过50万台,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电梯行业的领先地位。(3)新能源汽车:包括电驱系统(电控、电机、电驱总成)和电源系统(DC/DC、OBC、电源总成)。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公司新能源乘用车业务,依托客户定点车型SOP放量,订单呈现爆发式增长;新能源商用车业务,凭着大客户放量及新产品的有效拓展,订单也取得快速增长。面对全球缺芯、订单爆发式增长的局面,事业部积极实施保供保交付策略:一方面,深度绑定战略供应商,同时对关键器件进行设计替代;另一方面,通过提升苏州工厂的产线自动化率和新增发卡电机自动化产线,提升了产能,有效保障客户交付。① TOP客户定点方面,电机、电控和电源等产品均取得一线主机厂平台项目定点;除了新势力客户定点外,国内一线车企及国际车企的定点取得良好进展,获得多家国内一线车企及国际车企定点项目,全年定点项目超过30个。② 在销售方面,订单爆发式增长,销售产品结构呈现多样化,电机、总成类产品占比显著提升。③在产品与技术方面,按计划开展新一代电控平台、电驱总成平台、混动电控平台、电源系统平台等产品开发工作。事业部对平台产品进行迭代升级,保持了产品的竞争力,新能源商用车电控和总成产品,均取得市场第一份额。① 面向微面、轻卡等车型的平台产品,市场推广取得明显效果,订单增速超过100%;② 在重卡行业推出行业解决方案,实现批量交付,发货量超预期;③ 新一代N1类市场电驱总成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微面TOP客户; ④ 得益于精益运营,商用车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内部经营方面:① 业务独立:由于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管理模式不同于其他业务,公司于2021年对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关的资产、负债等进行内部重组,优化了公司汽车业务框架,子公司联合动力将作为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独立经营实体。②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才争夺情况,公司在联合动力平台实施股权激励,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③ 积极推进常州新工厂建设,预计2022年投产,届时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产能瓶颈将得以解决。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9.92亿元,同比增长约171%,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23亿元,同比增长250%。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累计销售电机控制器超过100万台,销售电驱总成超过10万台。(4)工业机器人事业部:产品涵盖六关节机器人、SCARA机器人、视觉系统、高精密丝杠、控制系统等整机、核心部件及解决方案。事业部围绕“核心部件+整机+工艺”的经营策略,积极推进经营计划落地,收入和利润均取得大幅增长。行业线运作效果显现,堡垒客户及大终端客户取得突破,新业务探索取得良好进展。在行业拓展方面:① 聚焦3C制造和新能源市场,重点拓展3C、锂电、硅晶等行业,订单取得快速增长;② 3C行业突破大客户,订单实现快速放量;③ 持续深挖行业应用工艺,凭借行业专机与工艺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的局部领先;④ 坚持进口替代,全年工业机器人订单超过10,000台。在产品与技术方面:推出S50系列50KG大负载SCARA机器人,助力锂电池精益制造,有效满足大重量锂电池的动态抓取、搬运和组装等应用。推出IR-C8高速SCARA机器人,节拍时间比上代IRB机器人缩短29%,是汇川史上最快机器人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光伏电池片、锂电池、物流、食品等行业,承担产线装配、搬运、分拣、点胶、涂覆、锁附、插件、贴标等关键工作。报告期内,工业机器人业务(含上海莱恩)实现销售收入3.62亿元,同比增长约111%。作为公司战略业务之一,机器人业务在2021年首次实现盈利,盈利能力大大提升。(5)轨道交通:包括牵引变流器、辅助变流器、高压箱、牵引电机和TCMS等牵引系统。2021年,公司轨道交通业务快速提升,全年完成新增订单金额9.05亿元,比上年增长70%,城轨牵引市场占有率位列行业第二;最新一代混合磁阻电机牵引系统在广州地铁一号线项目装车,实现了一线城市样板点突破;首个全自动驾驶项目苏州地铁5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在研发方面,启动标准化地铁及市域列车牵引系统自主研发。在供应链环节持续追求精益管理,全面提升了业务经营和盈利水平。(6)数字化: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Uweb软件、智能硬件等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及服务。2021年是数字化业务战略性投入元年。主要聚焦以下几个工作:①重点开发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硬件,并对老产品进行固本;②在纺织、线缆、空压机、电梯、港口等行业建立了样板点,特别在纺织行业,推出了“嫘祖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并与龙头企业形成了战略合作。③在集团内部工厂完成了设备管理、综合能源管理等多个标杆示范工程。④整合公司市场、研发与产品线资源,组建数字化事业部,全面负责数字化业务运营。(7)能源管理:基于全球低碳化趋势,支撑公司双碳战略,2021年公司将能源管理业务升级为公司战略业务。市场拓展方面:储能业务完成年度任务,产品涵盖了100kW-1.668MW功率段,服务场景涵盖发电侧、网侧和负荷侧;大容量协控技术取得了突破并完成样板点建设,为构建新型电网提供技术支撑。产品开发方面:积极推进DC1000V/1500V大型储能PCS、液冷PCS、IPS一体化储能集装箱、低压大电流电源、高精度双向DCDC电源等产品开发,不断提升储能平台产品和电源产品竞争力。2021年,公司继续推进苏州汇川B区二期工程项目和苏州吴淞江三期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并陆续启动其他产能扩建工程:① 苏州工厂变频器、伺服扩建项目;② 常州工厂电驱&电源系统扩建项目;③ 岳阳工厂工业电机建设项目。通过实施多地产能建设项目,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产能需求及持续打造公司连续性生产保障能力。在资本运作方面,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约21亿元,用于收购汇川控制49.00%股权、产能扩建、工业软件技术平台研发、数字化建设和补流项目,最终引入高瓴、JP Morgan、UBS AG等12家知名机构投资者。其中,“收购汇川控制49.00%股权”项目实施完成后,汇川控制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与创新。①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要重点研制分散式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数据采集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工业控制装备,突破先进控制器、高精度伺服驱动系统、高性能减速器等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②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高效节能电机年产量达到1.7亿千瓦,存量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20%以上。③2021年12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未来15年通过“两步走”,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加快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一是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二是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无论是政策引导,还是“机器换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市场趋势驱动,都为中国的工业自动化产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增长空间。根据睿工业预测数据,2022年中国自动化整体市场规模3,196亿元,同比增长9%左右。近几年来,中国制造业由“大”向“强”的转型过程中,制造业客户更倾向于选择“国产化、定制化、多产品组合解决方案”的工业自动化供应商。公司作为中国工控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多层次产品综合解决方案、定制化解决方案、性价比高、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等优势,同时享受国产行业龙头的品牌红利,公司变频器、伺服系统、PLC等工业自动化产品未来有望保持较好的增长,市场占有率有望持续提升。受到房地产行业影响,电梯行业面临整合、洗牌的局面,电梯行业快速发展的局面将成为历史。但从中长期来看,电梯仍然是一个刚需市场,未来有望保持稳健增长。当前,国内存量电梯数量已经达到800万台,巨大的存量梯改造市场需求将逐渐释放;旧楼加装电梯、按需维保等细分市场也将出现较快增长的局面。另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梯物联网技术正在进入电梯安全保障领域;随着双碳政策的实施,绿色电梯也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未来智能、绿色电梯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电梯保有量持续增长,老旧电梯逐年增多,政府及社会日益关注和重视电梯质量安全问题,行政监管力度将不断加强。因此,基于提升产品系统质量安全,加强成本管控,优化资源配置及业务聚焦等因素,预计越来越多的电梯厂商会将零部件业务外包给专业的供应商,并且更倾向于采用一体化、大配套(含控制系统、人机界面、门系统、线缆线束等零部件组成的解决方案)的采购模式。公司作为具有“控制系统+人机界面+门系统+线缆线束”整体解决方案的电梯部件供应商,在与整梯制造商的长期合作中,通过持续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公司的电梯一体化控制器、人机界面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在客户多样化、一体化、大配套需求背景下,公司的电梯电气大配套解决方案的竞争优势将愈加明显,市场占有率将会不断提高。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中国长期的重要战略举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销量的比例达到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欧洲制定了严格碳排放标准,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2021年7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名为“Fitfor55”(“减碳55”)的一揽子计划,其中提出到2030年,汽车和货车的排放量较2021年将分别下降55%和50%;2035年,汽车和货车碳排放量较2021年下降100%,届时将仅销售零碳排放汽车和货车。随着各国支持政策的持续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根据EVTank预测,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780万辆,渗透率接近50%。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选择零部件供应商时会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企业规模与可持续发展、PPM级质量体系”及“产品成本”、“技术水平”、“交付能力”等因素。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无论在定点项目数量与金额上,还是交付数量上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在汽车级质量体系、功能安全、软件认证、EMC测试等方面获得了国内和国际一流整车厂的认可,且通过了某国际一流整车厂的技术和质量体系审核,在国产供应商中处于优势地位;在技术与产品方面,公司紧密跟进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在“产品集成化、高压化、高速化”等方面保持领先水平;公司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及时交付的能力,也充分获得客户认可。总之,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国产化趋势推动,以及公司在“品牌、技术、交付、成本、品质”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公司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源系统业务未来有望保持快速成长。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工业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引领产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升级。2021年底,为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203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机器人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MIR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工业机器人将进入新的加速发展阶段。机器换人、制造业升级将驱动工业机器人行业高增长。公司坚持“核心部件+整机+工艺”的发展策略,公司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伺服系统、精密丝杠、视觉系统等核心部件均实现自制,而且在行业应用方面,依托通用自动化销售平台,深耕行业,为客户提供特色工艺的解决方案。在“国产化、低成本、易用性”等因素的驱动下,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业务将持续享受行业增长红利,市场占有率将持续提升。轨道交通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受益于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以及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轨道交通行业近几年保持快速发展。根据《“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由2020年的6,600公里增长至10,000公里。2035年,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绿色集约、智能先进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建成。从轨道交通产业链来看,牵引系统属于核心设备,在整个车辆成本中占比较高,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均具有较高门槛。短中期来看将受益于城轨市场的增长,但长期来看,轨道交通必将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运营维修后市场有望成为轨道交通行业最具发展前景、空间最大的产业环节。公司是国内极少数拥有核心技术且具备成功运营经验的轨道交通牵引系统供应商,将持续受益于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公司经营方向:聚焦工业领域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专注“信息层、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核心技术,经过19年的发展,公司依托“电力电子”、“电机驱动与控制”、“工业控制与通信”等底层核心技术,从单一的变频器供应商发展成为多层次、多产品、多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2022年度经营目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30%。公司上述经营目标不代表公司对2022年度的盈利预测,能否实现取决于宏观经济形势、下游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请投资者特别注意。2022年是公司的“国际化年”。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经济形势及疫情反复局面,公司一方面要应对全球缺芯、原材料成本上涨、市场需求低迷等不利因素,从“危”中抓战机,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国际化”、“数字化”、“能源管理”等战略落地,为公司持续增长打基础。公司各事业部的工作计划如下:2022年,通用自动化事业部将进一步推进产品线/行业线/区域线/SEU四个组织协同作战模式,通过做优方案、做实行业、做强区域、做大终端等策略,实现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较快增长。①做优方案方面:进一步建设“驱动类”、“控制类”产品的软硬件技术平台,强化技术、模块等平台拉通与共享;以“做强控制器”为抓手,创新TCO/TVO解决方案,打造各行业战略控制点。②做实行业方面:提高战略合作行业的TOP客户数量,提升主流行业市场份额;积极拓展工程机械、船舶等新行业、新领域。③做强区域方面:提升渠道数量和质量,培养优质系统集成商。④做大终端方面:围绕重点项目,加大对TOP终端的覆盖程度;对过程工业、重工等存量市场,打造有竞争力的综合产品解决方案。内部运营方面,①做实战略与Marketing工作,提升战略管理与市场洞察能力;②配合各IPMT,组建产品销售与服务团队;③部分SBU业务在LTC流程中落地。在“引领电梯行业智能与与低碳化”的战略牵引下,2022年,电梯事业部将践行“产品线+区域线”双线营销策略,提升多产品竞争力,拓宽市场空间,多维度提升市场份额,实现事业部销售业绩稳健增长。在行业与客户方面,继续围绕电梯新老市场进行新业务布局:①针对TOP客户,实现客户范围全部覆盖,并提升一体化控制器/变频器、大配套组合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时还要抓住跨国企业经济型梯种的市场机会;②通过建设欧洲工厂、开发欧标产品等举措贴近客户,抓住海外市场增长机会,扩大产品服务范围;③针对民族品牌电梯厂商,通过深耕小众梯型市场,提升大配套产品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客户覆盖率及产品占有率;④持续探索线缆产品、人机界面产品在汇川优势行业的应用,打开空间获得更多的增长机会。在产品与技术方面,①以智能化推进电梯整体解决方案的迭代,推动“智能电梯”在行业的落地;②针对低碳化需求,以四象限产品为基础,提供多形态产品与解决方案;③以彩色化、玻璃化、平台化为核心不断迭代人机界面的产品,引领行业的需求。在内部运营方面,①推进重量级团队运作机制;②将MTL/LTC/MCR流程在事业部落地;③推进制造体系融合,提升相关产品的自动化产品与精益生产水平;④提升对客户线索的系统化运营能力,提高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整体应对能力。2022年,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源系统业务主要由全资子公司联合动力进行运营。联合动力围绕“致力成为全球一流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电源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战略目标,持续打造高质量体系与高效运营平台。以电驱总成、电控、电机、电源总成等产品取得国内外一流客户的认可,提升市场地位,改善业务盈利水平。在客户定点与销售方面,①以国内主机厂为基础,布局全球市场;②在国内市场,要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电控/电机/电驱总成与电源总成等产品要齐头并进发展;③继续深耕混动市场,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④以电源产品为主,电控电机产品为辅,全面寻找海外客户项目机会,力争实现国际一流客户定点。在产品与技术方面,保障重点平台项目的开发,攻克行业痛点技术,做好技术保供。①在产品竞争力方面,聚焦电驱总成的高效率及内核平台化、电控的高安全性、电源的高功率密度及可靠性、电机的NVH及可靠性等研发;通过产品设计优化、与供应商进行深度技术合作,打造具有极致成本竞争力的平台产品;②在技术研究方面,聚焦电驱总成的集成技术、电控的SIC高压化技术、电机的高压油冷技术、多合一总成技术等,持续打造技术领先性。在内部运营方面,持续提升交付能力和精益运营能力。①在交付方面,对市场需求进行月度和季度滚动预测,并根据销售预测做好核心器件的战略储备,端到端打通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生产与交付;②提升快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综合能力;③持续推进精益管理与高效运营,通过严控成本与管理优化,达成降本控费目标;④在产能扩建方面,完成常州一期工厂建设,同时启动常州二期工厂的建设工作;⑤在质量提升方面,持续强化平台支撑,深度推行逆向改善措施,全流程拉通预防和建立质量防火墙。2022年,工业机器人业务专注“控制、驱动、本体、传感、工艺、互联互通”等核心技术,以TOP客户的价值需求为导向,聚焦高速增长市场,探索一般工业市场。通过组建重量级团队与强化解决方案能力,实现业务的快速发展。行业和客户方面,①聚焦3C、锂电、硅晶等行业,强化与行业大客户/终端的战略合作关系,加强与通用自动化行业线配合,扩大产品市占率;②探索新业务、新行业、新区域的运作模式,拓展市场空间;③以战略客户为切入点,全部提升大客户的满意度;④整合渠道资源,提升平台型渠道数量和份额。产品与技术方面,①加强小六关节机器人、大六关节机器人、SCARA技术平台建设;②基于行业应用场景,打造关键产品标签型竞争力;③迭代升级主力产品,补全大六关节工业机器人;④强化基础工艺能力,构建产品的工艺护城河。内部运营方面,①一方面根据销售预测增加产线设备,另一方面对南京工厂进行规划与建设;②加强物料供应平台建设,持续完善供应商平台;③优化计划模式、生产模式,完成整体降本目标。2022年,经纬轨道在加强市场根据地建设的同时,将不断增强持续获单能力,努力实现新增订单总量与上年相比翻番的目标。围绕智慧城轨发展趋势,积极布局新业务新产品开发;结合新订单获取,全面启动国家标准化地铁牵引系统开发;坚持以规则和流程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公司运营管理,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数字化业务持续聚焦工业领域的设备智能、制造智能、运营智能,为客户打造“实用、易用、用得起”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在产品与技术方面,①针对数字化业务涉及的重点基础技术,包括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低代码技术,大数据分析,边缘计算等,继续保持战略性投入。②推出全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硬件搭建新的经营模式和生态模式。③利用数字化与自动化的深度融合,继续深耕纺织、线缆、包装、港口、建机、电梯、医药、空压机等行业,为企业提供“设备管理、能源管理、生产管理,数字工厂”等数字化解决方案,为设备后服务市场提供“设备互联、远程调试与运维、智能诊断”等解决方案与服务;④通过拓展数字化业务渠道、搭建生态合作伙伴、依托通用自动化业务客户群,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设备接入数量并为客户提供增值的SaaS服务;⑤在新平台支撑下优化软件项目管理模式,缩短项目交付时间,降低项目交付成本,提升业务运营质量。2022年能源管理业务将继续深化重量级团队运作模式,依托储能产品,聚焦配电与用电侧市场,提供高效可靠的工商业能源解决方案。①加快样板点、工艺方案的推广与复制工作,完成PCS及升压一体机、工业特种电源的销售任务;②加强制氢电源和光储产品平台建设,构建新能源生态圈;③依托自动化业务客户群,围绕设备物联、设备节能、管理节能、能效分析、绿电构建,实现“自动化+数字化+能源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公司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部件供应商,下游行业众多,分布广泛。这些行业与宏观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出口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疫情反复波动以及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等因素,都会导致宏观经济下滑、市场竞争加剧,从而影响公司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与业绩。公司将持续提升产品与解决方案竞争力,坚持技术营销、行业营销和品牌营销,落实上顶下沉营销策略,扩大市场空间,提升市场份额,以应对经济下滑带来的经营风险。(2)部分器件供货紧张及大宗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采购风险与成本上涨的风险近年来,由于智能汽车、智能家电等行业快速发展,导致芯片等关键物料的供需出现失衡,价格上涨。公司部分物料回货难度加大,采购成本上升。另外,自2020年末以来,铜、稀土、硅钢、铝等大宗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公司部分产品成本上涨。公司将密切关注芯片等关键物料及大宗材料的供需情况,加强与战略供应商的合作,加大关键器件的储备与回货,寻求国产器件替代,并采用期货套期保值等措施降低采购与成本上涨风险。近期疫情反复波动、多点爆发,导致部分区域受到管控,企业面临物流中断、运输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生产中断等经营风险。针对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公司将加强疫情防控管理,尽最大努力将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同时,公司近几年持续打造和加强连续性生产的能力,并在苏州吴淞江、常州、岳阳、南京等地规划建设生产基地,以降低疫情等不确定事件给公司带来的供应的风险。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地产投资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电梯行业需求。由于公司电梯行业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下滑时,公司在电梯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将受到较大影响。公司将不断优化产品销售结构,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通用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拓展力度,以降低公司对电梯业务的依赖程度。(5)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虽然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因行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格局尚未定型,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产品毛利率普通偏低,企业盈利水平低下。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则会影响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经营质量与盈利水平。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精益管理能力,降本控费,以降低竞争加剧带来的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虽然公司在一些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并在部分细分行业形成领先优势,但总体上看,公司在工业软件、控制层等核心技术上,仍然落后于国际主流品牌。随着公司技术创新的深入,技术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将会更加困难。这就需要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同时需要加大对高端、综合型技术人才的引进。如果公司现有的盈利不能保证公司未来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不能吸引和培养更加优秀的技术人才,将会削弱公司的竞争力,从而影响进口替代经营策略的实施。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并通过差异化的激励策略引进核心技术人才,以缩小公司在工业软件、控制层等核心技术方面与国际主流品牌厂商之间的差距。近年来随着公司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公司面临的管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从新业务的经营模式到运营效率,都给公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近几年公司不断优化治理结构,实施管理变革,并且持续引进优秀管理人才,但随着经营规模扩大,仍然存在较大的管理风险。公司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持续推进管理变革,不断优化流程和组织架构,并积极引进高端管理人才,以满足公司高速发展过程中的管理需求。

  【风口探秘·汽车芯片】板块领涨两市 汽车智能化趋势打开行业成长空间 供不应求状况正加剧

  【风口探秘·白酒】疫情影响相对有限 消费升级驱动产品结构优化态势仍在延续

  迄今为止,共184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1.63亿股,占流通A股51.08%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55.49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限售解禁:解禁5104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1.94%,股份类型: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股东人数变化:2022-04-20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2-04-08)减少1691户,幅度-1.73%


上一篇:这些OEM和Tier 1都在做SiC功率模块了

下一篇:采用2 MHz单芯片降压-升压DC-DC转换器和LED驱动器消除PCB空间受限的困扰